龚自珍 文集


龚自珍


己亥杂诗

其五

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。
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
繁体

己亥雜詩(其五)

龔自珍

浩蕩離愁白日斜,吟鞭東指即天涯。

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
解读

龔自珍生活在雅片戰爭前夕。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,主張改革內政,抵抗外國侵略。 《己亥雜詩》 中的批判、呼喚、期望、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、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。例如《己亥雜詩》中第一二三首,“不論鐵鹽不愁河,獨倚東南涕淚多。 國賦三升民 一斗,屠妞那不生栽禾。”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、稅收和水利等問題, 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,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,致使農 業生產凋敝,人民困苦不堪,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。 再如《己亥雜詩》中第八七首,“故人懷海拜將軍,側立南天未蕆勛。我有陰符三百字, 蠟丸難寄惜雄文。”表達詩人對禁煙斗爭的關注,對國家命運的關注。

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。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“衰世”,是“日之將夕”;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, 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、呼喚改革風 雷的風氣。《己亥雜詩》中第一二五首,“九州生氣恃風雪,萬馬齊喑究可哀。我勸天公重抖擻, 不拘一格降人材。”此詩揭露社會弊病,抨擊官僚制度,表現作者 火一樣的熱情,給人以鼓舞和激發。他們對死氣沉沉的社會。 砰然一擊,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,促使人們向真、向善、向美、向勇。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,還表達了 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。 《己亥雜詩》中第一二五首,是作者路過鎮江時為道士們所撰寫的祭玉皇大帝與風神、風雷的“青詞”。作者借題發揮,以祈禱天神 的口吻, 呼喚風雷般的變革,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、扼殺人材多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,表達作者解放人材,變革社會,振興國家的愿望。

在詩歌的藝術上,龔自珍自稱“莊騷兩靈魂,盤踞肝腸深”,其詩歌多用象征隱喻,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色彩、構思神奇、想象豐富、奇特,文辭魁瑋, 接受莊子和屈 原的影響較大,其中貫穿一種詩人獨有的凌厲剽悍之氣,譚獻的《復堂日記》說其詩:“以霸氣行之”,因而其詩晶光外射,飛動郁勃, 富有力度。是對古代理想化 詩歌藝術的總結與發展。

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多用象征影喻,想象豐富、奇特,運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。例如《己亥雜詩》中第五首,“浩蕩離愁白日斜,吟鞭東指即天涯。 落紅不是無情 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此詩前兩句寫景。望著夕陽西下,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,這離別之愁,不僅是離別家眷,更是離別朝廷。 作者從小就在北京讀 書,又在北京考中進士做官,北京是他的第二故鄉,是他的理想所在。現在,他被迫離京,心情是多么復雜呀! 黃昏日落的慘淡景象,天涯海角的遙遠距離,使他的 離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。詩的后兩句,詩人將筆鋒一轉,即景抒情, 表達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: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這是多么新奇的詩句。在 古人眼里,凋謝飄零的落紅,總是引起嘆息和傷感的“無情物”; 然而作者卻看到它有情的、積極有為的一面,用來比喻辭官歸隱的自己,表現一種不甘自棄、繼續 奮斗的精神,表明要在退出官場后仍然為國家、為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。 再如《己亥雜詩》中第一二五首,“九州生氣恃風雪,萬馬齊喑究可哀。我勸天公重抖擻, 不拘一格降人材。”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,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。 “萬馬齊喑”比喻在腐朽、殘酷的反動統治下,思想被禁錮,人才被扼殺,到處 是昏沉、庸俗、愚昧,一片死寂、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。 “風雷”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,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。從大處著眼、整體著眼、大氣磅礴、雄渾深遽的藝術 境界。詩的后兩句,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材”是傳誦的名句。 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,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,期待著改革大勢 形成新的“風雷”、新的生機,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, 既揭露矛盾、批判現實,更憧憬未來、充滿理想。它獨辟奇境,別開生面,呼喚著變革,呼喚未來。

龔自珍離開北京是農歷四月二十三日。他從北京外城東面的廣渠門出城,沒有帶家眷,也不帶仆從,雇了兩輛車,自己坐一輛, 另一輛裝了行李、書籍和自己的一百卷文稿,單身上路。

龔自珍小時候就在北京的私塾念書,曾回杭州參加鄉試,后來又到北京繼續讀書、考試,參加政府機關工作。他祖父和父親又都曾在北京做官,所以對他來說, 北京簡直是他的第二故鄉。如今,他卻不得不離開這第二故鄉了,一種戀戀不舍的心情一直盤繞在他的心頭,而幾十年間的悲歡離合也一幕一幕在眼前不斷映現。 出了廣渠 門,車子朝東走,雄偉的北京城離他越來越遠了,他的心情也越覺得沉重。黃昏日落,紅霞滿天,北京城已經隱沒在霞光之中。 他回頭長久地瞧著,一股強烈的惜別 之情陡然從眼前擴展開來,漫天鋪地,變成一張憂郁的巨網,把人緊緊地罩住了。 ——這就是開頭一句“浩蕩離愁白日斜”七個字包含的豐富的感情內容。

“浩 蕩”有廣闊遠大的意思。“浩蕩”同“浩茫”意思相差不多,魯迅先生的名句“心事浩茫連廣宇”,便是形容自己想的范圍廣闊。 “白日斜”就是太陽西斜,到了黃 昏時分。人們在黃昏的時候,特別容易感到離別之情的沉重。 《西廂記》的“四圍山色中,一鞭殘照里”,便是寫張生和鶯鶯在黃昏日落時的分別,它把張生同鶯鶯 的惜別之情烘托得分外傳神。 龔自珍用“白日斜”烘托他的“浩蕩離愁”,同樣能讓人體味出他對北京的依依留戀。

第二句“吟鞭東指即天涯”,進一步說明他此時離愁沉重的原因。

“吟鞭東指”,說的是離開北京,向東走去。他要到了通州才能向南行。“東指”就說明他離北京還不很遠。他那天是坐著車子走,不是騎馬, 為什么說“吟鞭”呢?這 是修辭學上的借代。用馬鞭代替所騎的馬,即用隨伴的事物代替主干的事物,這種修辭在詩詞里是常見的;但龔自珍不是騎馬, 仍然用了“鞭”字,便又是以馬代車 了。這是又一層借代,即修辭學上的以甲代乙。雙重的借代,在詩詞里是容許的。

“即 天涯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龔自珍這一回離開北京,真正的原因是什么,后人頗有一些猜測和傳說,至今還沒有弄清楚。這里也不需要細論。 但在龔自珍看來,他這次 離開北京,便不想再回來了。所以踏出北京城門,也就等于到了天涯海角,同京城遠遠離別。這是他決心返回家鄉隱居的心情的反映, 倒不是指空間的距離。“即天 涯”也有出處。唐朝詩人劉禹錫有兩句詩:“莫道兩京非遠別,春明門外即天涯。”春明門是長安的東門。他說一出春明門就是天涯, 這也是從心情上來說的。

上面兩句寫得心情慘淡,到下面兩句,卻來了個大轉變,一抑一揚,對比鮮明。

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”他把辭官歸隱的自己比作枝頭墜落下來的殘花。這種比喻,很富于形象性。

許 多人都認為,一朵花兒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就自然要離開枝頭,它自己既沒有什么好留戀,別人也不覺得意外。 頂多不過說一聲“無可奈何花落去”,或“水流花謝 兩無情”罷了。然而龔自珍卻有他不同的想法。他認為落花雖然也可以說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 可是要說他從此就一無用處,也是不確的。落花到底不是無情的事物, 它回到培育自己成長的土壤里,縱然化成了泥土,不是還能夠起培育新的一代的作用嗎? 正如自己如今雖然辭官歸隱,對朝廷來說,可以認為已經沒有作用,但是自 己還不是太衰老,回到家鄉,仍然可以干些有益于社會的工作。

這真是新奇的構思。古人也有不少寫落花的詩句,替落花嗟嘆,見落花傷情,乃至象黛玉葬花之類,都不算少,卻從來沒有人這樣歌頌和肯定落花。 讀了龔自珍這兩句詩,難免覺得過去人們對落花的理解是太不夠了:只看到它消極的一面,沒有看到它還有積極的一面。

寫詩的人,都知道“貴在有新意”,陳言濫調是最低能的。話雖如此,實行起來卻不是容易的事。這里即牽涉到學問深淺, 也牽涉到才力高下的問題。龔自珍在這兩方面都有過人之處,所以他下筆便不同尋常。“落花不是無情物”,意思已是勝人一籌;“化作春泥更護花”, 更能通過巧妙的寓意,透出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。它是 一闋落花的贊歌,而作者不甘退伏、奮斗到底的倔強精神,也借此顯露出來了。

“浩蕩離愁白日斜”寫出了詩人離開京城時的感情。詩人究竟愁什么呢?詩人離京時,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, 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, 不愿意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,辭官回鄉;但是他仍然為國家的命運憂愁,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命運憂愁。“浩蕩”本指水勢浩大,在這里喻 “愁”, 李煜曾有詞寫到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” 詩人以李煜亡國被囚之愁自詡,可見憂愁之深。詩人為了襯托離愁,特別把離京時間選在了傍晚, 馬致遠散曲“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”用晚景襯托離愁。詩人 通過喻、襯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
“吟鞭東指即天涯”本句雖無愁字,但也能表現詩人離京之愁。天涯是指詩人家鄉——杭州,馬鞭一揮,離京遠去,直至天涯 ,很難再回京城, 用夸張的手法,表現離別之愁,傷懷之意,含而不露。

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”詩人筆鋒一轉,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。并反用陸游的詞“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 ”落紅,本指脫離花枝 的花,但是,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,即使化做春泥,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。不為獨香,而為護花。 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,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,不忘報 國之志,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,成為傳世名句。

其二百二十

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

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






参考资料

己亥杂诗·其二百二十 百度汉语 https://hanyu.baidu.com/shici/detail?pid=71dbed097a3f4a75a59e98277e6c8472


返回